
https://elastos.info/blog/ethereum-merge-upgrade/
近期,行业期待已久的以太坊合并升级终于上线了。从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到权益证明(Proof-of-Stake)的历史性转变,减少了超过99%的能源消耗,但以太坊合并将对整个区块链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合并?
以太坊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几次大的升级,但没有一次比合并更令人担忧。在对以太坊主网进行了大量测试之后,最终与信标链合并,使以太坊从能源密集型的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切换到能源效率更高的权益证明(PoS)模型。
因为 PoS 所需的能源要少得多(减少99%),所以合并在大多数行业人看来是一件好事。据说,以太坊的合并减少了全球0.2%的能源消耗,雅虎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脱碳事件之一。下图以太坊合并前后的能源消耗图表更能直观的表达。

PoS 不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保护以太坊网络,而是需要验证者对交易进行认证,ETH 持有者现在可以通过质押 ETH 获得被动收入并进一步保护网络。它将以太坊的执行层切换到共识层。
虽然合并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但它不会对网络容量产生直接影响,GAS 费用不会明显降低,交易速度也不会明显不同。ETH 2.0 将加快网络速度并降低费用的传言被证实事实并非如此,据相关人士表示需要再次升级才能实现更低的 GAS 费用和更快的交易速度。未来的可扩展性升级将构建在以太坊显著降低的能源消耗的基础上,但这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来开发。
PoS 共识机制的以太坊网络:
由于以太坊切换到 PoS 共识层,因此需要一种不同类型的区块验证,通过运行以太坊节点,用户为网络的安全性做出了贡献,并增强了其去中心化。
在以太坊合并后运行节点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节点将检查和验证验证器的块以确保一切正常。节点越多,网络就越去中心化,越安全。
说到节点,Elastos 是第一个拥有超过100万个节点的区块链项目,完全碾压了比特币和以太坊当时的1万个节点。虽然这些节点是“ Carrier 节点”,通过电视盒而不是传统节点来传输流量,但在更广泛的应用和去中心化方面,它们仍然远远超越竞争对手。同时,DPoS 2.0 很快就会完成,这将使在 Elastos 上运行节点变得更容易。
虽然以太坊的合并进行得很顺利,但参与质押的人目前还不能撤回已质押的以太坊。只有当上海升级发布时才有可能撤回。上海升级被称为 The Surge,是一个更大的升级,也是合并的续集。后续的升级还包括 The Verge, The Purge 和 The Splurge。
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也在以太坊社区会议上讲述了以太坊的愿景,一旦完成这五个路线,以太坊将是拥有超越10万 TPS 的主链,同时拥有超过64个分片,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交易,而同时也重申 Layer 1 主要为追求安全性与可靠度,逐渐发展的 Layer 2 技术将会使交易手续费大幅下降,实现用户的快速操作。那么,接下来的升级是什么呢?
- The Surge
The Surge 其实就是以太坊2.0 一直在强调的分片设计。The Surge 会将区块链的整个网路分成更小的分区,以后多条分片链将能同时进行交易与验证,提升整个网络的效率。
分片是以太币的扩容方案中最复杂和最难实行的设计,为了确保分片能顺利进行,分片会发生较后期的更新阶段,给开发者充足的时间开发和测试。最新的分片提案和过往的已经有一些出入,更加以 Rollup 为中心来进行各种优化和升级,例如在分片的设计方案上会更方便 Rollup 去调用数据。
- The Verge
The Verge 主要是透过引入了「Verkle 树」的设计来对原本区块链设计中的 Merkle Tree 进行优化。在原来区块链的设计中,如果客户端想要确认一个交易的状态,会需要用到 Merkle Proof,而在引入 Verkle Tree 后, 因为所占用的空间将大幅减少,也令「Stateless Client」的概念变得可行。
简单来说,Stateless Clients 就是不需要储存所有状态,却能参与交易验证的角色,现在区块链网络里所有的共识和验证都是由全节点完成的,但有了 Stateless Clients 之后,将不再需要花大量的记忆体储存相关的数据,令整条区块链更有效率。
- The Purge
现时以太坊的验证者需要下载自2014年开始的整个以太坊交易历史数据,占用的记忆体空间太大,甚至还随这时间过去而不断增加。
The Purge 目的是要改变这一点,减少节点的存储需求,甚至不需要节点储存历史数据,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增加 TPS。
- The Splurge
The Splurge 会是一些较零碎的升级和四个不同部分升级后的协调,旨在减少 Bugs 的出现和确保网络能畅顺运作。
下图为以太坊升级的完整路线图:

这些升级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现在,最大的问题来了。虽然以太坊的升级路线图在理论上听起来很完美,但它是否以及何时能够真正完成这五次升级还有待观察。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已实现节能、高交易速度、低 GAS 的区块链也面临着压力。在以太坊网络技术赶上之前是时候在应用方面采取行动了。
- 币安智能链
作为 PoS、EVM 兼容的智能合约平台,BNB 提供了一个比以太坊更集中的替代方案。它是市值第二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其费用和速度都远远好于以太坊。
- Cardano
Cardano 与以太坊同年(2015年)启动,着眼于解决可扩展性问题。然而,他们花了6年时间才实现智能合约兼容性。正因为如此,其在应用和 DeFi 方面落后了。
- Solana
Solana 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区块链,它带来了速度和低廉的交易,但它牺牲了去中心化,所以很容易受到 DDOS 攻击,因此也因经常无法正常工作饱受诟病。
- Avalanche
另一个与 EVM 兼容的项目是 Avalanche ,它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过于中心化的问题。费用相对较高,也经常因为用户界面的不友好受到批评。
- Polkadot
Polkadot 是一个快速和可互操作的 PoS 区块链,旨在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创建自己的专用区块链。它有可靠的技术,但它的平行链数量有限,插槽通过拍卖出售。该代码还被黑客多次利用,窃取了数百万美元。
- Cosmos
作为 Polkadot 可互操作“区块链互联网”的竞争对手,Cosmos 是一个顶级区块链,拥有250多个应用程序、dApps 和服务,TVL 超过600亿美元。它的开发工具包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非常容易地构建新的应用程序,但是它的品牌知名度却没有 Polkadot 高。
- Elastos
是否有人想要一个具有合法注册4年的 DAO 的去中心化网络,以及有史以来最安全的混合共识机制?还是闪电般的速度与极低的交易费?来看看 Elastos。
和所有项目一样,Elastos 也有弱点。Elastos 的品牌知名度不如其他热门项目,生态系统虽然一直在快速增长,但也不像其他项目那样庞大,但其基础技术和解决加密三难困境的方案无疑是顶级的。由于高度关注数据所有权,Elastos 智能链(ESC)通过利用比特币的哈希率(对环境没有额外成本)来实现链的安全性,同时该链运行 DPoS 共识机制。
以太坊的合并将意味着以太坊成为一个稍微不那么去中心化的网络,也不那么安全,但 Elastos 与以太坊相比保持了更低的 GAS 费用、更高的交易速度、更少的能源消耗、更去中心化和更安全,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多年的升级。虽然,以太坊网络在区块链行业拥有最多的用户,但以太坊开发人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发布更新。
在 Elastos 上,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数字资产,因为开发工具包自带一个内置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这是 Web3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还支持用户通过下载生态系统超级钱包应用 Essentials 免费创建自己的去中心化标识符。Essentials 还支持十余条不同的链,无需离开钱包就可以访问这些链上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如果你是一个狂热的 DeFi 用户,你永远不需要离开钱包应用程序,因为你可以从 Uniswap 切换到 PancakeSwap 到 Glide Finance,并实现最大化收益。

现在该做什么?
以太坊合并结束了。信标链已成功与最初的以太坊区块链结合,使以太坊网络正式成为 PoS 链。但接下来是什么?
虽然合并显著减少了以太坊的能源消耗问题,并使网络上的 NFT 更可持续发展,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链的易用性。对于以太坊来说,成功的合并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它竞争对手们绝不会掉以轻心,加快自己链的开发速度,我们期待看到以太坊之外的更多高交易速度、低 GAS 又环保的链的出现,Elastos 正在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