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来云 Web3 五周年 | 亦来云创始人陈榕:亦来云的回顾与展望

2022-10-09 10:43 

8月30日,在亦来云中文社区“亦来云 Web3 五周年”线上分享会上,亦来云创始人陈榕表示,亦来云的四个核心技术组件:Blockchain, Runtime 我们现在叫它(Personal Cloud Compute Runtime )PC2 Runtime,Carrier 和 SDK 基本都已经完成。同时,亦来云接下来可以发展的两个 Tokenomics 经济模型是 DRM 抽成和网店分润。

以下是陈榕老师分享的详细内容。

大家好,谢谢主持人。一晃亦来云五年了,很多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这五年可以说充满了艰难险阻。有一句老话叫:不抛弃、不放弃。亦来云项目做了二十二年没有放弃,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能够跟我们一起坚持这么久。

我今天想先回顾下亦来云过去的五年。五年前很多人都是小白,包括我当时在币圈也是小白。但是有一些基本的逻辑经过五年以后看就更清楚了,尤其最近 Web3、Web5、元宇宙等逐渐热了起来。

很多人都很关心 Tokenomics 经济模型,其实这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交易数字货币是一种Tokenomics 经济模型,而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新的 Web3 和元宇宙,大家应该理解其实这是为了数字资产流通,比如数字藏品的流通,流通才是更重要的 Tokenomics 经济模型。

观察行业里的项目,可以说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 Web3 项目,有些项目号称是 Web3 项目或者区块链的 Web3,比如跨链,一个链就是一个共识计算机,跨了几条链就相当于互联网中的几台计算机连接,管它叫网也可以。但是由几条区块链计算机组成的网既不是互联网,也不是 Web。因为 Web 是要给老百姓用的,那么有了区块链计算机连网,跟怎么样做新互联网这是两件事。这就是亦来云最初的定位:连接所有计算机,包括传统 PC 计算机、云计算机、区块链共识计算机等,命名为 SmartWeb。

2016年夏天,我第一次在跟韩老师谈新互联网,大家谈到 dApp、生态等,今天看来越来越清晰。我们讲的 dApp 是没有后台云计算机作为中介,用户手机应用之间直连,更准确地说是通过动态指定 Web3 矿工节点作为中介建立点对点通讯。就像亦来云社区做的 Feeds App,虽然现在用户体验还有待改进,可是基本的雏形已经具备。希望 Carrier 2.0 出来以后的用户体验会有长足进步,即使不能完全有微信这么好,但起码不要等几秒钟才收到一个消息。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亦来云现在努力做的 Web 真的是给老百姓用的 Web。

新的 Web3 主要是由个人节点组成。目前 Web3 已经开始有了更多的共识,包括元宇宙、NFT 等。在元宇宙里不管图片有多酷炫,其实最核心就是用户能不能在元宇宙里有一个独立的自己,这个独立的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全网唯一的标识,即使不使用真名,但这个唯一的名字可以全网跨应用使用。

元宇宙的 VR、AR 其实都是外行看热闹,本质在于拥有一个独立的个人 ID。有了 ID 后,买的设备或者数字藏品要可以存在自己管控的数字空间。否则,没有自己的存储空间,是不可能拥有数据的,Web3 所说的拥有自己的数据也就是空中楼阁。

哪怕你不会运维服务器,那能不能委托别人做?就像现在自己运行不了云盘,可以委托百度云盘,或者让朋友帮忙,总之是自己可以有选择。并且这个数据一定要能够搬家,一定要属于自己,如果你谁也不信任,可以自己来运维服务器并存储自己的数据。其实,现在路由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比90年代互联网的服务器要强大,只是说现在 Web3 的基础设施需求还没到。等有了需求以后,现在的每一个 WiFi 6 路由器都可以是新互联网的个人服务器。

所以回头看,新的 Web 第一要有 ID,第二要有存储,第三有了存储以后要能够进行点对点的通讯和交流。也许五年前讲这些大家会觉得有点遥远,但今天讲这些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了,比如亦来云的 DID、Hive 存储都基本做好了, Carrier 通讯预计在今年年底会发布第二版。

当大家的数据都存在自己的家庭服务器或者托管在某个云上时,很多区块链人的第一反应是认为我可以用 IPFS 抗审查,就像互联网有人做暗网一样。当然互联网上有人做暗网,但是这个毕竟不是主流,而且政府在严厉打击。

做生意,开发商业场景,发展 Web3 新经济才是主流和发展趋势。比如,我自己用家庭服务器树莓派加在路由器后边,开了一个微网站。我可以直销带货,并附上二维码,假如这个商品值100块钱,买家付钱,我发货。或者我加入了一个连锁店,那么买家付的这100块钱实际是打给了连锁店。此时就产生了100元可编程的数字代金券,该数字代金券只能在企业内部流通,不对外销售。这100元代金券根据智能合约进行分润,我直销带货该分多少,平台占多少,广告商该拿多少,然后每一个参与的人拿着这张代金券,月底到连锁店可以兑换成自己的薪酬,多劳多得。

诸如此类的模式在 Web2 是不存在的,在 Web3 场景下,公司的组织形式非常灵活,这样的平台可以动态组织。当然,不见得每个企业都适用,但是有一些企业会更适用,比如说滴滴打车,这时滴滴的司机就更有说话的权重,一些众筹类的企业也会非常适合 DAO 的组织形式。所以,可以看出 Web3 会有一些生意跟传统模式不同,但并不是说会完全替代所有传统的生意。

就像淘宝、亚马逊和实体购物中心的关系,Web3 允许传统商场的存在,但是也支持一些大型网店和街边小商小贩的经营。传统互联网上,虚拟世界的街头是摆不了摊的,现在元宇宙街头是可以摆摊的,所以 Web3 一定会带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

亦来云生态里还有一个项目叫 Elacity,是一个 NFT 交易市场。现在 Elacity 希望做了 NFT 数字藏品以后,还可以做 DRM-NFT (版权管理的数字藏品)。那么 NFT 是什么呢?比如你拥有一件艺术品或一个电影版权,然后卖给我,产权就归我了。但是,我有了 NFT 的所有权以后,还要考虑这件艺术品或这个电影版权怎么挣钱,或许我可以出租给个人或者会展中心以此获得收益。

再者能不能找一个销售公司帮我卖,那怎么分成呢?这个分成就涉及到 DRM,需要权利的管理。比如 YouTube 或亚马逊上卖电影都在跟好莱坞分成。传统上,好莱坞拍出的电影不会授权给个人,因为他们担心个人作假或者盗版,所以只会授权给亚马逊、YouTube 等大公司。那现在如果个人有诚信,比如说用 CreDA,然后又能带货。即原来的 DRM 都是通过大公司销售,无法通过个人,但现在像抖音、快手等上面很多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怎么能够直销?这其实也需要 DRM,比如谁是中介,该怎么分成?原则上讲,这些都可以用 DRM 来描述。

那再往后即我们跟 DRM 合作,就是所有的规则,比如说智能合约,因为我们有 CR 社区,那这个智能合约能否完成所有的治理?比如我们有一个元宇宙项目,元宇宙的行为规则,两个人之间怎么做生意,是否有一些规章制度?所以,我想说的是,亦来云有 Feeds 网络平台,接下来 Carrier 也会有微网站,而此时的 Web3 基本上是免费的,但是如果用户在我们的网站上卖了影像产品,网站能不能提成呢?像 YouTube 和 Netflix 大概跟好莱坞的分成是45%给平台,55%给作者,抽成是非常高的。那么 Elacity 希望能够抽5%,例如2%给平台,2%给矿工,用户宣传了这个链接那么可以抽1%。所以上面讲的是亦来云可以发展的两个 Tokenomics 经济模型:DRM 抽成和网店分润。

接下来回顾一下亦来云五年前提出的四个支柱:Blockchain, Runtime 我们现在叫它(Personal Cloud Compute Runtime )PC2 Runtime,Carrier 和 SDK。

四个支柱现在做的怎么样了呢?Blockchain 的 DPoS 1.0 已经做完了,CR 上线了,DPoS 2.0 现在已经进入测试网阶段,预计两个月以后正式上线。DPoS 2.0 的目的有点像以太坊的 POS,就是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而不是像原来我们投票选出36个节点。第二是 PC2  Runtime,现在完成了 Hive 存储和 IPFS 两类,关于去中心化云计算还要看将来的需求。第三是 Carrier,那么刚才讲到 Carrie 1.0 已经做完了,但效果不太尽如人意,因为它主要支持的是朋友之前的点对点通讯,但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的沟通可能还不是朋友,例如我想要去腾讯面试,给他们发邮件需要沟通,但我还没有入职腾讯,还不是朋友。所以,Carrier 1.0 有一定的局限性,优化版本的 Carrie 2.0 会在今年年底上线。

第四个就是 SDK,SDK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有了 DID SDK,不但是我们自己的应用,其他的生态应用如 Elacity、Profile 等都可以产生 DID。那么 Feeds 也一样,大家看见 Feeds 就认为我们是不是要做一个去中心的社交平台,其实不是。你想就算开个网店,也需要有用户反馈,用户反馈的对话框其实就是 Feeds 的 SDK。所以,将来 Web 上的很多应用都需要有对话框,这是共同点,那么这些共性事情被单独抽出来作为一个积累就变成了形形色色的 SDK。同样的像通讯的 SDK,就是 Carrier,存储的 SDK 就是 Hive,那将来会有更多的 SDK。现在已经可以看出基本的架构,并且会逐步的增加,根据需求越做越多。

所以总结一下,这五年我们的新互联网 SmartWeb 到今天就基本上完成雏形了。刚才讲到 DRM,网店的分润,互联网的治理等,下一步 EF 将会逐步淡出,让 CR 走向台前,就像制造计算机的人和使用计算机的人是两类人。我们把这个新互联网造出来了,那么 CR 带领大家来使用,用的时候才能找到感觉说应该怎么优化和改进。所以,第二阶段慢慢会是 CR 更多的来主导应用,EF 更多的来辅助优化基础设施。

总的来讲,Web3 就是多了个人的节点,个人服务器、个人的路由器等,就像阿里云承载 Linux 虚机托管,这个 Linux 是不是我自己的或者朋友帮我 RUN 的呢?或者朋友 RUN 的这个能不能提供三个或提供几十个人的服务?那么这就叫个人节点。大家不要被个人云计算吓到,其实就是软件定义的弹性电脑,上面运行后台服务软件商店。比如你想当社交平台群主,你就安装后台服务版的 Dou 音、Wei 信、Kuai 手等应用,想踢谁就踢谁。

在没有 Web2 互联网巨头云计算掠夺个人数据的情况下,个人云计算是否在分散权利之下,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按照不同国家地区规定,有些国家运行互联网节点需要实名,亦来云也已经支持用户通过 Essentials 应用来 KYC (验明正身)自己。

众所周知,Web2 的突破点是智能手机应用商店。Web3 的突破点很有可能是个人 Web3 节点的后台应用商店。SmartWeb 中的”智能“两字与智能手机呼应。

Web3 还有一种新节点就是共识节点,比如说区块链节点,就这个计算机是由共识来运行的,而不是由机构来运行。所以 Web3 衍化出两类新节点,原来 Web1,Web2 都是浏览器连到阿里云,腾讯云等,不存在个人云节点,也不存在共识计算机节点。

Web3 能不能个人云的服务器跟个人云的服务器直联?传统星型连接之外,这就又多了一种 Web3 特有的直连方式。多了两种节点和一种连接的 Web3 就组成了一个不同于以前的新 Web,这就是我们讲的 SmartWeb。而其他应用、模型等都是根据多的两个点和一条线衍生出来的。如果你是工程师,面壁十年,我相信你能想的出来所有的应用场景。

本文地址:https://crherald.com/?p=5412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ela888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